我个人分享一下自己对艾灸给出的西医解释,艾灸中医角度是补充人体的阳气,而阳气你可以理解为人体某些能量,这股能量无形无色无味,而艾灸产生的热量波长和身体阳气的波长一致,身体损耗的这类能量,艾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,通过穴位和经络传导补充回来。
艾灸还可调和阴阳、防病保健、补中益气、消淤散结、温经散寒,常用于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。
中医讲:“阳气不足百病生。”就是指阳气这股能量不足,人体无法抵御外界侵袭和无法维持内部的正常运转,从而导致大大小小的身体疾病。
但中医有一句名言:治百病不能治百人。
应该辨证施灸、辨人施灸、辨体施灸,不要一种方法一灸到底。简单点说,如体质弱的、敏感型的,灸的时间要短一点,灸的桩数少一点;反之,体质壮的、比较肥胖者,灸的时间可长一点,灸的桩数可多一点。艾灸本是温热之品,做艾灸之前,应该多喝温水,水温在40~50℃之间为宜,最好排空膀胱。做灸之后还要多喝水,有的人不注意这些,容易造成体内失水。
艾灸一般有三种灸法
温和灸:将已经点燃的艾条,对准施灸部位,距离2~3厘米进行熏灸,艾条固定于施灸处,不移动。
雀啄灸:对准施灸的部位,类似小鸟啄食一样,以一起一落、忽近忽远的方式进行。每次起落,艾条与皮肤的距离为2~3厘米。
回旋灸:对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3厘米左右的距离,往复(类似熨衣服)进行。
艾灸关键是把握好距离和时长,对准学位,最好还要懂得引火归元,不然灸完后有可能上火。
艾灸也有忌讳
有皮肤病、怀孕者、酒后、过饱、月经期、刚运动完和情绪波动过大等情况,都需要专业人士判断后,才能施灸,不能一个人在家乱施灸。
施灸完后,不能吹风受寒,不可喝凉开水,最好是温水,两个小时内不可洗澡,短期内不可同房,三天内忌喝茶,《针灸大全》有讲:茶解火气,慎饮。
有一年轻人过来看诊,男性,28岁,因常年熬夜,喝冷饮,导致身体阳气严重亏损,脾胃也很差,表现的症状是面色暗黄、手脚冰凉、唇色暗淡易脱皮手脚易出汗、畏寒、大便黏腻等。
给他连续施灸了三天后,明显看到唇色红润了一些。告知他一定要早睡,不可以再吃喝冰凉的食物,把脾胃调理好,脾胃是先天之本,日常不可乱消耗阳气。